资阳新闻网,权威媒体,资阳门户,四川在线(http://www.zyxbb.com):从杂货店小老板到亚洲“糖王” 这位华人不一般
原标题:从杂货店小老板到亚洲“糖王”,这位华人为何能在马来西亚当12年首富
来源:环球人物
前一阵,马来西亚新上任的总理马哈迪组建了一个超级顾问委员会,“马来西亚国家元老理事会”,来协助政府完成百日新政。
入选的“元老们”全是马国各领域的泰斗级大佬:前财政部长敦达因、国家银行前总裁洁蒂、国家石油公司前主席哈山马力肯、经济学家佐摩以及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今年95岁高龄的郭鹤年,是理事会中唯一一位华人企业家。
资阳新闻网,权威媒体,资阳门户,四川在线(http://www.zyxbb.com):从杂货店小老板到亚洲“糖王” 这位华人不一般
原标题:从杂货店小老板到亚洲“糖王”,这位华人为何能在马来西亚当12年首富
来源:环球人物
前一阵,马来西亚新上任的总理马哈迪组建了一个超级顾问委员会,“马来西亚国家元老理事会”,来协助政府完成百日新政。
入选的“元老们”全是马国各领域的泰斗级大佬:前财政部长敦达因、国家银行前总裁洁蒂、国家石油公司前主席哈山马力肯、经济学家佐摩以及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今年95岁高龄的郭鹤年,是理事会中唯一一位华人企业家。
他是商人,却是马来西亚除政治领袖外最有知名度的人。早年间,他在新马发迹,却因种种原因离开马来西亚。如今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他鼎力相助。马哈迪与他见面时说:“我们现在需要你的帮助。”
郭鹤年与马哈迪
在商界,郭鹤年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他以947亿身家连续12年蝉联马来西亚富豪榜榜首,还是掌控全球20%糖业的“糖王”。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银行、传媒到粮油,郭氏商业帝国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庞大体量。
上世纪初,郭鹤年的父亲郭钦鉴,随着大批下南洋的中国人到了马来西亚。最初,郭钦鉴在兄长家经营的小粮油店做店员。在他的努力下,郭家的产业迅速扩大,郭钦鉴也成了当地有名的百万富翁。
1923年,郭家小儿子郭鹤年出生。父亲希望他将来继承米粮生意,年年都有好收益。他也的确如父亲所愿,在日后将家族生意不断做大做强。
郭鹤年和家人。
1948年,郭钦鉴去世,郭家也就此分家。郭钦鉴的妻子郑格茹不想家业在第二代手中没落,便提议,由郭氏几房堂兄弟拿出一部分财产入股,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可谁来当家呢?这时,年仅25岁、已在新加坡有自己公司的郭鹤年,成了整个家族的最佳人选。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但郭氏企业在这位新“掌门人”的带领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1954年,郭鹤年在英国考察时有两个发现:一个是见识到了期货的作用,另一个是发现不起眼的白糖将会有广阔市场,而那时的马来西亚还没有炼糖厂。
为了抓住商机,郭鹤年用了两年时间前往世界各地考察糖业。在当时的糖业市场,能够说一口流利英文的东方人非常少,黄皮肤、黑头发的郭鹤年在西方交易市场特别引人注目,也易与别人建立联系。再加上过人的勤奋和自律,郭鹤年常常比其他人先拿到订单。
“经常白天在他们的办公楼跑五六家,晚上就请一家出去吃饭,吃饭中把他们的看法都拿出来,回去之后再进行研究,给国内写电报,睡觉的时候差不多就半夜一点了。我相信比我聪明的对手有好多,但是有的人聪明,夜生活却比较乱,第二天我不会睡觉,他们却会睡觉,所以我就跑得快。”回忆起当年的奋斗史,郭鹤年历历在目。
回到马来西亚,郭鹤年孤注一掷,用家族的全部资金建成了当地第一家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与此同时,他在全国铺设了销售网。
敢将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这是何等的魄力。郭鹤年不仅敢做,还成功了。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郭氏企业不仅控制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80%的糖业市场,更将业务扩展到了印尼等国。如今,他手握全球糖业20%的份额,被称为“糖王”。
说得少、做得多,不善言谈的郭鹤年,更善于做一位运筹帷幄的商人,没人能猜得到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卖糖的生意上了轨道,他又拿出所有的鸡蛋分散到其他篮子里,分别投资了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领域。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经常出差的郭鹤年发现,旅游业在未来也会是个蓬勃发展的行业。1971年,他投入了大笔资金,在新加坡建立了他的第一家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如同名字一样,这里犹如世外桃源般,可以让人卸下所有的负担,享受生活的美好。酒店建成后,凭借舒适、优质的服务,连续多年被评为亚洲地区和全世界最豪华的酒店之一。
定位高端的香格里拉酒店一战成名,郭鹤年赶紧趁热打铁,在旅游胜地新马泰及其他国家建酒店。渐渐地,“香格里拉”被公认为是高级、奢华、与众不同的象征。此后,郭鹤年所创办的酒店中,只有最高档次的五星级酒店才能命名为“香格里拉”。
郭氏企业迅猛发展,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产业也有了不小的规模。而此时,两国政府出台了新的税收政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似乎在比赛,看谁可以向那些为国家生财的人征收最多的税务。”“他们以惩罚性税率向我们的利润征税。如果你挣得一块钱,你仅勉强留住50分。”迫于无奈,郭鹤年将生意重心转往香港。
曾有媒体这样评价郭鹤年:“名重国际、富甲一方”。虽然生在马来西亚,但郭鹤年一直以中国人身份自居。他曾在接受访问时说,“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中国遭遇危难之时,他多次伸出援手,帮忙渡过难关。
1973年,当时的中国因物资匮乏,十分需要白糖。郭鹤年毅然接受委托,不仅成功为中国低价购买了30万吨白糖,还通过期货市场帮中国赚到了千万利润,为中国解了燃眉之急。
邓小平和郭鹤年。
有人不解他的做法。郭鹤年说,因为父亲从小就教育他,“做商人就要诚信、一言九鼎,并且还要爱国”。
中国改革开放后,郭鹤年更是先后投资数十亿,成为最大的海外华裔投资者之一:
1985年,他斥资25亿在北京兴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后来又投资兴建了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如今,它们已是北京最受瞩目的地标性建筑。
1987年,北京香格里拉大饭店建成,成为当时全京城最高、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
1990年中国筹办北京亚运会,那时经济困难、政府经费紧张,又是郭鹤年亲自将1280万元支票交给相关负责人,并特意强调不要宣传,不要回报……
不计名利、踏踏实实做事,是郭鹤年一直秉持的生意理念。有了“亚洲糖王”“酒店大王”“粮油大王”“马来西亚首富”这些称号,他并没有因此满足,反而将更多精力投向了慈善业。
2005年,他向“希望工程”捐赠5000万元,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08年汶川地震,郭鹤年家族、郭家企业香港嘉里集团向灾区捐款港币、人民币合计约1.3亿元;2013年,捐赠2亿元给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2012年,CCTV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颁给郭鹤年,以感谢他多年来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做的一切。
接过奖杯,郭鹤年有感而发:“今天的年轻人都比我聪明得多、能干得多,未来他们碰到的机会也会比我一生的多。按我的经验,也想对你们讲一两句话。一个,将来无论做什么事业,要抓住机会,不要东想西想,找到好的项目,要抓紧,推动力要大。第二,必须有耐心,路程中肯定有不少困难,但是不要很容易倒下,打倒了就站起来,做生意一定要这样。第三,成功以后,赚多钱以后要特别小心。几十年前讲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本人的经验,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请你们大家要注意这点。最后,赚到的钱也最好回归给社会一部分,越多越好。谢谢。”
而这三点,也正是郭鹤年的人生感悟。
如今,老一辈的企业家们纷纷退休,郭鹤年却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本该颐养天年的他,老是把“创业宜趁早,拓业不怕老”挂在嘴边,依然忙碌着。
版权声明:本文为 “余佬说财”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