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佬说财 一个专注政信基建信托与城投定融的网站

政府债-山东台儿庄财金2023年债权2号定融_2020年台儿庄财政收入

  文/第一财经 夏心愉

  个人微信公号:愉见财经(fish-finance)

  每次在这里发完“愉见财经”专栏,我都会回过来再看看大家的留言,发现有朋友每周二晚上都会追剧我的小小版块,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每周二的“值日生”工作,已经做了快两年了,因为有你,所以愿意坚守下去。

  当然同时,如果您有什么关注话题,也欢迎留言点题给我。愉记愿意替您跑腿,替您采访。

  好了下面言归正传。上周的“愉见财经”我们聊了楼市,今天我们来聊另一大热点:债市。

  想来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最近发生在债市的那些紊乱数字:

  5月份信用债净融资水平已经刷新了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前五个月债券取消发行规模超3000亿元;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取消和推迟发行短融占比达40%。还有最近被大家称为“又一个鬼故事”的:5年期AAA级的中票收益率倒挂了5年期的贷款利率。

  

  那么,在这一大堆紊乱的数据之下,那些发债主体都在经历什么?相信你翻遍百度,看得到数据、看得到专家说理论和预测信用风险会否爆发,却看不到企业众生相吧?

  不急,“愉见财经”替你采访,带你看:

  (备注:如果大家喜欢阅读更多深度报道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愉记在《第一财经日报》的深度报道《发债受阻:房企融资成本翻番》;但如果大家更喜欢听愉记来讲故事,就请继续关注这里的语音专栏吧。)

  http://www.yicai.com/news/5297004.html

  (一):有人续命难

  “愉见财经”采访下来发现,这几种人,本身主体等级就不咋地,遭遇“债市断流”(或贵得要命)+ 到期债务滚滚而来(杠杆高) + 银行授信额度用得差不多了(反正很难贷到款了),基本上出于“下半年还不知道怎么过,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的境地。

  典型压力大的有:地产、部分城投(中西部评级低的那些)、在去产能那堆里的钢铁化工之类。

  例1,地产续命战:

  “11个点的资金,通过信托走?要的,没问题!”这是“愉见财经”采访时偷听到的王总接电话时的原话。王总是某房地产企业主要分管营销的管理层人士,原本公司融资这事跟他关系并不大,但是这半年来,尤其是最近这种节骨眼,这家房企的多名管理层纷纷背上了靠各自人脉找钱的任务。

  甚至,达到一定标准的融资,高管本人还可有“最高千分之一”的奖励、或者说回扣。哦当然咯,这个“回扣”原本的意思我估计大概是给金融机构的公关“费用”,这些高管是自己留还是公关用,反正可以自行分配。

  这家房企,现在发债难,在多家银行的授信额度也“能贷出来的都贷了”。SO,再融资压力陡升。

  为啥难?首先发债这头,评级就不高(AAA的和AA+的还是满牛的,不发债了银行也会继续伺候着,但资质弱的就难了)。不止这家公司了,不少类似的公司,其实是拿得到批文的想发行的,主要问题并不出在“价格”上,而是出在投资者认购不足,从而导致无法启动发行或发行失败。

  但遇上房企呢,问题显然还不止于此。除了境内发债不易,还得叠加:楼市调控、外管又严、金融不停去杠杆,那“雪上加霜”的事件就多了。

  咱们继续盘点:

  比如,王总那头,公司去年下半年曾找了多家银行谈业务,打算用银行理财资金对接一项“尾款应收融资”,但遭遇银监会彼时重新强调“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这让某已经将项目报审总行的银行“又缩了回去”,迟迟不肯过审项目,因要“看看风声再说”,但这一“看”就一路看到了表外业务强监管,王总公司的这笔融资自然告吹。

  又比如,有的大房企以前有本事海外发债呀,去年底开始,你问问他们顺不顺?我当时就替朋友的房企想过办法,但当时一事一议的门槛之高,碰到标题党媒体绝对可以写一句“几乎停滞”了,太难拿到发改委那里的备案了。

  那去银行吧?开发贷?对不起,现在从紧,很多银行这一块的额度都没了。王总的房企有个三线城市的项目,足额抵押,利率还上浮50%,照样被否。纯信用?首先这房企必须在“名单制”里面,那些中小房企名单外的就别想了,其次,多半得通过信托走一道,成本就直接跳10%开外了。而且钱能来已经算谢天谢地了。大部分房企是搞不到了。

  融资成本:过去发债有过5%,现在9%~11%成本的资金,都得先用“抢”的,抢着再说。我听说很多中小房企,15%左右的(综合成本)资金都得用谢的。

  例2,城投续命战:

  “愉见财经”还采访到中西部某低评级政府融资平台的业务人士,一样,去年底开始就“压力山大”。债券市场融资受限的他们,这半年来的续命办法都是在靠找信托做“非标”。

  反正你去看,那些金交所忙不忙。大家的渠道就是:北金所债权融资计划啦、四大资管的委贷啦。

  而就这,还算是资质相当好的,否则“非标”也别想了,轮不上。

  融资成本:过去发债有过3%~4%,现在非标7%~8%一线。

  顺便吐槽一句,很多场外人士是看到最近几个利率倒挂事件,才开始意识到哇塞资金那么贵啦?那续命应该很难吧?其实负债端问题冲击债市是去年11月到12月就开始的事情了,难的,已经难了半年了。根本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现在,只是问题严重到,让场外看热闹的人都开始咋呼了、惊呼了而已。

  

  (二):有人图省钱

  别看完以上第一部分,就觉得大家都续命难。不是的。众生相,是呈现结构性分化的。

  武断一点来说,那些债发不出去的(无法启动的、发行失败的、流产的)是惨的,那些主动取消发债,恰恰是有议价能力、嫌弃现在发太贵的牛企牛平台。他们的主体资质基本AA+及以上。

  

  那他们不发债了干嘛去了?要么拖得起,拖一拖等等利率低一点再发;要么干脆不发了,缩小自体投资规模以缩减债务总量;要么投靠当期价格反而更低的银行融资渠道。

  所以“愉见财经”真采访到这样的案例的,弹眼落睛地说法,叫放弃“直接融资”重回“间接融资”怀抱去了。

  有一个券商里做承销的人说,他们之前发了一个5.04%的十年期,但他估计这个主体如果去拿银行贷款,其实很可能也就基准4.9%。

  愉记给大家整理Wind数据发现,无论是公司债、企业债、中票或短融,自2016年10月起至今,大方向上均呈现上行态势。2017年6月,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的票面利率数据分别为6.0943%、5.8%、5.7726%、5.4274%,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6年10月,其票面利率还分别为3.7139%、4.007%、3.6587%、3.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