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蓬莱债权资产转让定融项目的简单介绍
在交易世界里,人类的情绪既是机会所在,也是最大的挑战。掌控了它,你就能成功。忽视了它,你就危险了。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须理解人类的情感。市场就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恐惧和弱点。作为一个交易者,你要从这些人类情感中寻找机会。幸运的是,一些非常聪明的人(也就是行为金融学的先驱们)已经洞察到了人类情感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这个领域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从罗伯特·希勒的杰作《非理性繁荣》开始的,在赫什·舍夫林的名著《超越恐惧与贪婪》中则得到了更为详尽的阐释。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交易者和投资者们理解市场的运行方式。
究竟是什么让价格上下波动?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影响买卖决策的人类认知和心理因素,可以从这些角度解释市场现象和价格变动。研究表明,人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容易犯下系统性错误。
在紧张情绪中,人对风险和事件概率会作出糟糕的判断。有什么事能比赚钱或赔钱更令人紧张呢?行为金融学已经证明,当涉及这类利益问题的时候,人很少能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成功的交易者理解这种现象,也能够从中获利。他们知道其他人的错误判断就是他们的机会,也知道这些错误终将在市场价格的变化中现出原形—海龟们便深谙此道。
情绪陷阱
多年来,经济学和金融理论一直是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的。这种理论认为,人会理性行事,在决策过程中会考虑到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交易者们却知道这纯粹是一派胡言。成功的交易者之所以成为赢家,就是因为他们能利用其他交易者一贯非理性的行为方式。
学者们已经发现了数不清的证据,足以证明大多数人都不会理性行事。已经有十多类非理性行为和重复性错误判断的现象被记载到了学术文献中。事实上,交易者们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相信理性行为理论。
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系统性、重复性的非理性,而交易者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的波动。
在交易过程中,你曾多少次感受到以下的情绪?
希望:我当然希望我买了之后,它马上就涨。
恐惧:我再也赔不起了,这一次我得躲得远远的。
贪心:我赚翻了,我要把我的头寸扩大一倍。
绝望:这个交易系统不管用,我一直在赔钱。
在市场中,很多机会就源自于这些根深蒂固的人类特征。人类的情绪和非理性思考可以制造出一种重复性的市场模式,这种模式便是机会出现的信号。
在那些较为简单原始的环境中,人类已经形成的某些特定的世界观对他们大有帮助,但在交易世界中,这些认识反而成了障碍。人类认识现实的方式可能出现扭曲,科学家们称为 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以下是几种对交易行为有影响的认知偏差:
损失厌恶:对避免损失有一种强烈的偏好。也就是说,不赔钱远比赚钱更重要。
沉没成本效应:更重视已经花掉的钱,而不是未来可能要花的钱。
处置效应:早早兑现利润,却让损失持续下去。
结果偏好:只会根据一个决策的结果来判断它的好坏,而不去考虑决策本身的质量。
近期偏好:更重视近期的数据或经验,忽视早期的数据或经验。
锚定效应:过于依赖(或锚定)容易获得的信息。
潮流效应:盲目相信一件事,只因为其他许多人都相信它。
小数定律:从太少的信息中得出没有依据的结论。
1
厌恶损失
厌恶损失:不愿意止损。我宁愿爆仓,也不愿意止损出局。这就是很多人的心理状态,外汇交易因为有杠杆,大波动,人们更容易能够认清止损的必要性,但是股市中,不愿止损的人的数量非常庞大,因为,股票在牛市中总是会上涨的这句话,给了不止损一个最好的理由。
而职业交易者的止损直接而果断,跟喝水吃饭一样。
2
沉没成本
因为厌恶损失,衍生出了人们对待“沉没成本”的态度。沉没成本指的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经济学家薛兆丰曾经指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很难接受这些事实。
海龟交易法则里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公司投入了1亿美元研发出了一个项目。结果这个项目开发成功以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明显更好的技术。按照正常的理性的逻辑,这个公司应该放弃之前的项目,转而研发这个新的项目,应该着眼于未来,不必在意之前已经花掉的成本。
但是,这种转变会让这家公司觉得自己的1亿美元成本白白浪费了。他们有可能会继续坚持最初的项目……这就是沉没成本带来的糟糕决策,被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所影响。
在交易中,这种现象也时常可见。
比如,很多人经常死扛着一笔头寸,除了厌恶损失的情绪外,或许他还在想,我如果平掉了,那么我之前的损失就浪费了。于是,他就死守着想要捞回成本,根本不管不问别的更好的机会。这个就跟上面说的那个公司是一个道理。
这种行为模式会随着亏损的增加而被强化,因为沉没成本越大,人们越难以放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听说有人的股票拿了几十年的原因。让人能够关掉电脑,卸载软件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既然已经亏了这么多,如果我止损,那么这钱不是都打了水漂么?
可实际上呢?实际上,后期行情怎么走,跟他付出了多少沉没成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因此,对于交易员而言,该止损止损,利润该回吐回吐,不要过分在于那些沉没成本。
3
处置效应
海龟交易法则把人们更愿意落袋为安称为处置效应。但是我觉得它是由厌恶损失和不确定而导致的。当我们的账户有浮盈的时候,我们会同时面对利润的不确定性和利润损失的可能性。这就导致了我们难以忍受继续持仓。我们迫切的想把盈利这件事给确定下来。所以,一旦有浮盈,尤其是在浮盈开始波动的时候,是人们最想平仓的时候。
实际上,交易需要拥抱不确定,需要在有浮盈的时候,尝试获取更大的趋势行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机会拉大盈亏比,实现整体交易逻辑的正向收益预期。见好就收的思路,是很难持有到趋势行情的。
关于厌恶损失和厌恶不确定,下面一张图可以完美的展示:
一个20%的概率,将我们的两种本能轻易的调动了出来。
4
结果偏好
结果偏好:就是我们更愿意相信结果,而非过程。很多人只看自己的交易是否盈利,他们认为,盈利的交易就是正确的,亏损的交易就是错误的。完全不在意其背后的交易逻辑。
实际上,职业交易员更在意的是交易逻辑,逻辑正确,单次交易是亏损的也是对的。逻辑不正确,盈利的单子也是错的。
比如,死扛。很多人死扛后真的抗回来了。这在结果偏好的认知下,他们会认为这是正确的,然后就在某一天被一波抗不回来的行情给带走了。还有很多人因为运气而实现了短期盈利,结果也是强化了他的行为模式,最后导致了其失败。
人们向来喜欢结果,尤其是在外汇市场这种不确定事件的市场。因此,在交易界,吹牛向来是有市场的。因为赚钱的就是厉害的,谁赚钱谁是高手,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
看结果不如看逻辑,因为在这个不确定、带杠杆的领域里,结果非常具有偶然性,而逻辑,才具有真正的稳定性。
5
近期偏好
近期偏好:更重视近期的数据或经验。
这个很好理解,很多人使用某一套交易方式,只要近期亏损,就立即会被说:市场变了或者方法失效了。
比如海龟交易法则本身,很多人都尝试过这套交易模式,但是,只要当这套方式开始连续亏损,他们就开始质疑:这个方法知道的人太多了,早就失效了。可实际上,真正能够使用这套方法的人,凤毛麟角,极少部分是因为真的懂,而大多数人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交易逻辑,他们遵循的是自己的近期偏好。
一亏损就立即改变,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的近期偏好,殊不知,任何一套交易方法都很难实现一直盈利,任何的交易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不利期,长远的从逻辑上看问题,才是正确的方式。
最近谁赚钱,谁就厉害,谁就是大神。以前几年收益稳定,近期亏损的老牌高手就是不行了,这就是外行的思维模式。明星常有,而寿星少存,可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
6
锚定效应
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这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出场。
为什么在走势下跌,账户亏损的时候很多人无动于衷,而行情反弹到成本附近的时候,人们更愿意马上平仓?
除了厌恶损失,厌恶不确定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锚定效应。
这个问题在交易中非常常见,解决方式也很简单,设置合理的出场条件,并且明白回撤是趋势交易的必然代价即可。
7
潮流效应
潮流效应和羊群效应。就是人们会因为其他人相信某件事就随波逐流的相信这件事。比如,大多数人都相信:海龟交易法则早就失效了。为什么?因为他们验证过吗?没有,因为大家都这么说。
在交易中,洞察力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交易者避免上述两种情况。
8
小数法则
最后,小数法则。与之相对的,是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反映了一个基本规律。在一个包含众多个体的大群体中,由于偶然性而产生的个体差异,着眼在一个个的个体上看,是杂乱无章,难以预测的。但是,由于大数法则的作用,整个群体却能呈现出某种稳定性。
而小数法则,则是人们更加喜欢关注小个体,小样本。
这其实说的就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交易。有的人交易了5次,对了5次,就说自己是高手。可实际上呢?实际上这缺乏足够多的样本来说明他的真正实力。行情只有一涨一跌而已,可能仅仅是运气。
结果偏好+小数法则,很容易让人们错误的相信了某些东西,又会让人们难以坚持一套交易方法。交易需要一定的格局和从大局全面思考的能力。
汇商琅琊榜(微信公号:forextop)----外汇行业垂直门户,多经纪商交易大赛创办者。位于上海的新媒体,专注于研究和报道全球外汇行业资讯、名人专访、洞察全球外汇市场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为资管、IB以及个人投资者服务的第三方平台。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点赞支持!
参考:《海龟交易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