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压实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责任,提升抓党建的能力水平,今年全市创新开展“书记赛党建”活动,实行书记领办党建项目育品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从今天起,开辟“书记赛党建”专栏,持续对各地各单位“书记赛党建”项目进行比赛,赛出干劲、赛出氛围、赛出成绩。
项目一:打造产业党建联盟 点燃发展“红色引擎”
(谢霞 丹江口市蒿坪镇党委书记)
产业联盟人力资源党小组协调中学生利用劳动课时间为企业开展义务劳动。
1.实施背景: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党建能级,打破“条块分割”的基层党建组织架构,蒿坪镇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按照产业类别,在草莓、智慧渔业、中华蜂、贡米、辣椒、肉牛等6个重点产业集群基础上,组建“1+6”党建产业联盟,实现把零散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各类产业,有效聚集起来抱团发展,着力破解企业沟通“壁垒”、建强党建联盟“堡垒”,通过强链扩链,形成“党企融合、互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为进一步压实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责任,提升抓党建的能力水平,今年全市创新开展“书记赛党建”活动,实行书记领办党建项目育品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从今天起,开辟“书记赛党建”专栏,持续对各地各单位“书记赛党建”项目进行比赛,赛出干劲、赛出氛围、赛出成绩。
项目一:打造产业党建联盟 点燃发展“红色引擎”
(谢霞 丹江口市蒿坪镇党委书记)
产业联盟人力资源党小组协调中学生利用劳动课时间为企业开展义务劳动。
1.实施背景: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党建能级,打破“条块分割”的基层党建组织架构,蒿坪镇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按照产业类别,在草莓、智慧渔业、中华蜂、贡米、辣椒、肉牛等6个重点产业集群基础上,组建“1+6”党建产业联盟,实现把零散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各类产业,有效聚集起来抱团发展,着力破解企业沟通“壁垒”、建强党建联盟“堡垒”,通过强链扩链,形成“党企融合、互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2.主要措施:
抓融合,让党建产业联盟“聚”起来。成立蒿坪镇党建产业联盟党委。积极发挥产业党建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镇域内企业、项目、人才等资源有效整合、多方共享。建立产业党建联盟产业链链长“轮值书记”制度,定期召开党委会议和联席会议,摸清企业需求清单,根据党委成员单位职责,列出政策服务清单,并根据需求清单,分行业、分领域认领需求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定期调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情况,切实让企业得到实惠和发展,坚定企业跟党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因地制宜设置功能型、服务型党组织,延伸组织链条,结合“百名干部进百企,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将村、企党组织和党员充实到网格中,织密建强组织体系,加强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实现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抓服务,让党建产业联盟“动”起来。围绕草莓、智慧渔业、中华蜂、贡米、辣椒、肉牛等6个重点产业成立了6个产业党支部,由支部书记任产业链长,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由链长牵头研究推动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在党组织组建、项目落地、手续审批等方面提供“兜底式”“保姆式”服务。对产业链中的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各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关键性难题,提交产业联盟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各产业党支部积极搭建培训、技术服务、品牌推广、人才培育等形式多样的平台,全面提升全镇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在产业链内部,建立产业联盟专家咨询平台,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做好一对一上门个别辅导,及时帮助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难题。
展开全文
抓发展,让党建产业联盟“领”起来。将全镇党员按照自身特长划分入技术服务、品牌推介、人力资源、产品助销等服务型党小组,实现了全镇产业品牌、产品、人才、政策等资源要素的整合与融合,形成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实现价值倍增效应。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步形成全镇范围内的信息、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全镇的产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从而不断增强群众的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推进全镇主导产业发展。
产联盟党支部书记(草莓产业党支部书记谢霞)为市场主体解决建设用地问题。
3.项目进度:
目前联盟党委已为联盟中的3个产业争取资金1200余万元,对产业园区进行基础设施配套。联盟内的辣椒产业党支部、肉牛产业党支部组织种养殖户进行了2场80余人次的培训。帮助解决市场主体解决问题5个。四个服务型党小组今年共帮助企业协调土地流转2000余亩,组织用工300余人,预售贡米3000余斤、蜂蜜1000余瓶、丹江口优质鱼20000余斤。
项目二:周二户户走到 强化基层治理
(何玉锋 郧阳区刘洞镇党委书记)
镇干部在田间查看旱情。
1.实施背景:
2021年,刘洞镇、村两级顺利完成换届,镇领导班子、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成员调整比例分别达到66%、60%、32%,新任镇村干部亟需迅速熟悉基层情况、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方面,脱贫攻坚结束后,以前的“万名干部下村户户走到”场景难再现,群众心里难免有“失落感”,广大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所盼需要及时得到收集解决。
2.主要措施: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2022年3月,刘洞镇党委充分考虑实际,明确在全镇范围开展“周二户户走到”工作,每个周二上午8点至晚上7点,除值班人员外,全体镇干部和镇直部门深入到村,不到村部、不找干部,直达农户家中,开展入户走访、院场宣讲、民情恳谈、田间体验、专班见面等,爬最高的山、走最难的路、访最贫的户、解最难的题,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建立完善镇干部和镇直部门包村联村制度,镇党委书记亲自抓,镇纪委全程督,党委班子成员根据分工主动认领任务,民政、社保、司法等镇直部门协调联动,党员干部应下尽下、能下必下,“代表委员”积极参与,同责同心同向同力,确保事事有人管、事事管到位。
注重结合,见行见效。全面访与重点访相结合,前期全面走访,侧重掌握实际情况,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后期侧重对全村脱贫户、困难户、低保户、信访户、特殊关注对象等进行重点走访,开展帮扶济困,解民忧、暖民心;与全镇中心工作相结合,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开展志愿服务等,推动各项中心工作落地落细;与发掘先进典型相结合,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充分挖掘宣传一批勤劳致富、孝老爱亲、乡贤能人等身边的典型,弘扬刘洞正能量。
闭环管理,确保成效。建立“问题收集—甄别研判—分流交办—定人办理—督促办结—抽查回访”的闭环管理机制,镇党委每周三晚上专题听取走访情况汇报,梳理形成走访问题清单,研究确定交办任务清单,及时总结任务落实的效果清单,在各村公示公开栏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镇工作专班对已办结的问题线索进行随机抽查回访,实时掌握反映人对反映事项办理结果的满意度。
镇干部和工作队与农户面对面谈心。
3.项目进度:
经过为期3个月的走访,全镇2034户长期在家农户已普遍走访2次以上,重点对象走访3次以上,收集化解各类问题128件,解决信访积案3件,全镇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各项工作落实迅速有力。
项目三:
“能人回归”助力乡村振兴
(张超 房县大木厂镇党委书记)
房县大木厂镇党委书记张超与返乡任职村书记研究村集体特色产业发展。
1.实施背景:
大木厂镇适龄劳动力2.3万人,外出务工人口约1.2万人,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大木厂镇党委以推动“能人回归”为抓手,全力打造一批扎根农村、适应农村、奉献农村的本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主要措施:
精准施策“引才”。一是乡情感召能人回归。建立能人信息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大木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常态化开展沟通联谊活动,增进在外能人情感认同。二是政策吸引能人回归。积极推动“青衿荟萃·才聚房陵”,通过户院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形式不断加大政策宣讲力度,为能人回归造势。三是产业凝聚能人回归。坚持把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能人回归的着力点,围绕优势产业,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安羊沟村能人代隆彬回归创办的中合农业每年带动2700余户农户种植红薯,亩均增收3000余元。
多管齐下“育才”。一是强化教育升学历。充分利用“一村多名大学生”、成人自考等政策,鼓励回归能人提升学历层次,提高自身竞争力,为乡村振兴人才保障“赋能”。二是实践历练提能力。定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小蜜蜂电子商务专家指导回归能人运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将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带到乡村一线,实现“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果。三是支部带动强引力。坚持把能人培育成党员,对政治素质较强、有技术特长和带富能力较强的本土人才,按程序有计划吸纳入党。采取“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等方式,将具有专业特长和经营项目的党员和回归能人集中组织起来,建立产业链功能型党支部5个,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发展优势。
优化环境“留才”。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店小二服务精神,建立“一个重点企业(项目)、一名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个专班负责”机制,由镇领导班子成员与回归企业结对子,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需求和困难,2022年,协助大木鞋业招工122人,申请“青创贷”300万元。二是固化园区优势。全力推进小微产业园建设,把园区打造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投资乐园”,为回归的企业提供优质的投资环境。三是强化表彰奖励。建立回归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推介力度,回归能人张安明、吴修亭分别荣获“2020年度全国文明家庭”“2021年度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度房县最美家庭”等荣誉,在全社会形成在外能人回报桑梓、反哺家乡的风尚。
房县大木鞋业
3.项目进度:
成立产业链功能型党支部5个,发展羊肚菌500亩、矮化密植银杏1300亩、茶园10000亩、红薯8000亩、养殖肉牛5000头,带动60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大木厂镇能人回归126名,创办企业6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家(牵亿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32名返乡能人成为产业大户,7名成为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15名成为村“两委”干部或后备干部。
项目四:
推进“党建+茶叶产业链”建设促产业振兴
(汪金午 竹山县得胜镇党委书记)
1.实施背景:
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工作重心由实施精准扶贫转向推进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产业大力发展,富民增收,就要牢固树立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理念。得胜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茶叶产业既绿色环保,又是一次投入、长期管护、持续受益的好产业,对于富民增收意义重大。全镇现有茶园总面积达3.8万亩,茶叶年产量664吨,2022年茶叶产业链总产值计划达到3亿元,惠及农户5273户18276人。
2.主要措施:
党建联建共建,积极推进“党建+茶叶产业链”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组织生活同过、组织活动联办、党建品牌共创,常态化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产业发展共谋,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围绕产业发展进行会商作。党员人才共管,按照“关系在支部、活动共参与、奉献多岗位”的方式,实行党员“双重身份”“双重活动”“双重管理”。资源要素共享,推动各成员党组织阵地双向开放、统筹使用,形成“以大带小、以强扶弱、全链合作、多方共赢”的局面。探索“企业+基地+乡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构建共享工厂,形成利益联结。产业品牌共塑,发挥产业链党组织产业联盟综合协调职能,优化产业布局,构建“龙头村+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推进集约化配置,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整合30多个茶叶品牌,挖掘产业链内涵、特色和潜力,统一设计产品标志、包装,明确品牌创建、宣传、推广等责任分工,搭建运营平台。
建立联席会议共商制。产业链党委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重大工作事项,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项目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做到对策共商、大事共议、难题共解、实事共办。
建立工作责任清单制。产业链党委年初分类制定共性和个性责任清单,对照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协商明确产业链各党组织和相关农业企业、合作社的责任清单,明确业务指导部门党组织的指导责任清单。
建立重大项目共推制。每年初,产业链党委向产业链各成员单位党组织和农业合作社征求意见,梳理确定产业链党组织年度重点事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产业链成员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共同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政策或技术支撑,合力推动镇域融合发展。
建立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产业链党委将责任落实、项目推进、作用发挥、参与主题党日等内容列入党建考评内容,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考评结果与产业链政策扶持、资源调配、产业发展等相挂钩。各成员单位党组织将党员参与“党建+茶叶产业链”情况,纳入“双十星”争创内容,与评先评优挂钩。
3.项目进度:
茶叶产业链成立党支部15个、产业工作机制4项,并对茶叶产业发展进行了一次调研微探,拟于近期筹备召开茶叶产业链党委第一次会议,目前完成进度55%。
项目五:
建好“党建+贡茶产业链”缔造贡茶产业发展共同体
(彭君 竹溪汇湾镇党委书记)
1.实施背景:
汇湾镇汇湾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距今已有2000多年种茶史,1300多年贡茶史,全镇茶园面积达7.5万亩。今年来,推行“五共+六联”工作法,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发展理念,推动活动联办、项目联推、难题联解、人才联培、市场联拓、资源联享,为贡茶产业链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2.主要措施:
活动联办。通过组织生活同过、组织活动联办、党建品牌共创,常态化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实现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上,活动办在产业上。研究制定招商引资项目投资促进政策和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保障清单”,常态化开展“一个部门送一个政策、解一个难题、帮一企发展”活动,让惠企政策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项目联推。坚持“一名干部跑部门,每个部门跑一次”的原则,由产业链党委明确专人,全程做好产业链成员单位和招商引资投资项目联络洽谈、引前评估论证等工作,全面梳理在项目签约后的立项备案、用地及规划许可等阶段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公共服务事项,形成“项目联推清单”,倒排时间节点,强化工作协调,提供“保姆式”服务。
难题联解。每季度开展一次链上企业大走访活动,聚焦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类、要素类、前置条件类等制约瓶颈,梳理汇总形成“企业需求清单”,制定“一事一策、一企一策”。定期围绕产业发展进行会商,凝聚智慧理清发展思路,共同谋划重点项目、争取资金资源、规划基础设施、拓展销售市场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作为议事决策机构,每季度召开,研究重大事项。
市场联拓。结合汇湾镇商会,组建汇湾镇茶叶产业集团,挖掘产业链内涵、特色和潜力,统一设计产品标志、包装,明确品牌创建、宣传、推广等责任分工,搭建运营平台,共同打响一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汇湾茶叶品牌,加强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推行品牌和技术指导共享机制,规范中小茶企的各项技术,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开拓市场,壮大茶叶产业。
人才联培。各成员单位和市场主体要共同推进党员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创建茶叶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依托湖北工业技术职业学院和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地合作、学企合作等方式,开展茶叶种植、制作、销售、茶文化等全链条人才培育,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资源联享。挖掘行业部门和产业链各企业在信息、项目、人才、场所等方面优势资源,汇聚形成“资源共享清单”。发挥产业链党委中心阵地作用,用足用好“党建+产业链+智慧平台”,借助产品溯源平台、产品销售平台、实时监测平台、实时参数平台大力发展现代有机贡茶产业,打破行政壁垒和部门界限,推动数据融合、系统整合、功能聚合,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科技农业转型。
3.项目进度:
已搭建“1+N+X+R”组织体系,其中下设党委1个、总支2个、支部2个,辐射50家贡茶企业(合作社)、贡茶产业专业人才114人,已完成1.2万亩智慧茶园示范基地建设,完成了贡茶产业产品溯源平台、产品销售平台、实时监测平台、实时参数平台等产业链数字智慧平台建设。
来源/市委组织部组织科
版权声明:本文为 “余佬说财”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